|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战国青铜茧形壶

战国青铜茧形壶

关键词:记者闫鹏飞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曾经入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轰动了考古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一件带有文字的青铜茧形壶十分罕见,4月14日,记者采访了张家川县博物馆王文斌,他向记者讲述了该壶的基本情况和发现过程。

重大发现

  2006年,在我市张家川马家塬战国西戎贵族墓考古中,清理了3座被盗墓葬,发现随葬车4乘,这些车装潢极度豪华。其中,3号墓室出土的一件带有铭文的青铜茧形壶十分珍贵,该壶敞口,束颈,绳纹椭圆形圈足。

  王文斌说:“青铜器有一字千金”之说。该壶的颈部有29枚贝纹连为一周,颈肩部饰铺首。通体饰瓦棱纹,每隔一瓦棱,内饰蟠螭纹。壶底铸阳文大篆“鞅”字。壶的口径9.3厘米、最大腹径28.4厘米、底径15.4厘米、高25.6厘米。出土时壶内盛有谷物。该类茧形壶全国仅此一件,堪称国宝。

考古过程

  2006年8月的一天,一伙在张家川县木河乡桃源村马家塬的盗墓者被群众举报,该县公安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抓获盗墓者3人。随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张家川县博物馆对该处墓葬,组织抢救性考古发掘,才使得这件沉睡了2300多年的精美绝伦的文物重见天日。

  茧形壶是指腹部为横向椭圆形状,酷似蚕茧,又像鸭蛋的壶,该壶又名“鸭蛋壶”,是古代或盛放酒水的容器。该壶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人墓,为秦国首先使用,在西汉时十分盛行,质地主要有青铜、陶质等。茧形壶可能是春秋时的秦人(主要为戎人或军人)在游牧或行军的过程中,悬挂在马背上的容器。据记载,茧形壶不仅是古代的生活器,还是战场上的“窃听器”,又称“听枕”,可以埋入地下,倾听远方敌军骑兵的马蹄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相互争霸称雄,在天水的秦人不但要面对东方的强敌,还要防止西部少数游牧民族的入侵。当时,秦人与西戎部落战争不断,在战争中,秦人最早发明了茧形壶,并在统一六国后,继续使用。茧形壶不但可以盛水,又被赋予了埋入地下探听附近骑兵的动向,因此,它流行至汉代以后。

考古意义

  张家川马家塬墓为西戎贵族墓,其出土的这件青铜茧形壶之所以珍贵,一是质地优良,为十分罕见的青铜质。考古发现的茧形壶多为陶质。二是纹饰精美,既有艺术价值,又有考古价值。三是壶底篆铭文“鞅”字,十分珍贵,这一字在春秋战国同类壶考古是第一次发现,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说明当时在天水一带秦人,已经有很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有发达的青铜制作工艺。

  这次考古发现的马家塬战国墓,最后确定为西戎贵族墓,在西戎墓中出现秦人器物,为研究陇东南部地区战国中晚期文化提供新的史料,在研究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记者闫鹏飞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