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张家川“口弦”

张家川“口弦”

关键词:张家川“口弦”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张家川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szj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82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口弦又叫“口琴”、“响篾”或“弹篾”,是一种衔在嘴边弹奏的小乐器,有竹制和铁制两种。竹制的有三寸长,扯线弹奏。铁制的约一寸半长,以手拨勾簧,中间的勾簧里外颤动,用口腔作共鸣箱并利用口腔的变化来调节声的变化,形成音阶。张家川绝大多数人把它称之为“口口”。

    口弦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口弦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类似口弦的乐器,如“簧”“笙”“竽”等,在中国三千年前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吹笙鼓簧”的诗句,“簧”即古代的口弦。

    张家川回族口弦兴起于宋元时期,据史书记载,在宋元时期,在陇东南经商的阿拉伯、波斯商贾落户张家川。此时,人们所接触到的称“铁叶簧”的拨叶簧正是现在的口弦。到了明清时期,不断有各地的回、汉民族迁入张家川定居,各种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和融合,为张家川回族口弦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文化基础。

    张家川回族口弦是张家川人民在农闲之时、劳作之余在人群比较集中的村头巷尾或农家院落里独奏或集体演奏的一种特有文化景象。其演奏内容多以表达爱慕之情或歌颂生产生活为主,也有少数舞曲,并可以演奏民间叙事长诗或即兴诗歌。

    张家川回族口弦分铁制口弦和竹制口弦两种,是由一个带柄短剑似的微型琴体和一个细长的簧舌组成,竹制口弦还另外设有一根长长的麻绳。演奏者在演奏时都用左手持琴首,双唇半含部分琴体和簧舌。铁制口弦弹动簧舌发音,而竹制口弦“扯动”麻绳发音,在弹动琴簧或“扯动”琴簧时还要辅之以口腔共鸣,口舌变动,气息变化等诸多因素的配合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据张家川回族口弦整理者、张家川县文化馆馆员李宝军介绍,张家川回族口弦弹奏者不但能用口弦弹出各式各调的张家川“花儿”,还能巧妙地利用口弦弹奏出“悄悄话”,有的还能够利用口弦模仿出蜂鸣、鸟语、水流等各种声音来。从声乐的角度来看,口弦每发出一个“乐音”都会同时产生一个“基音”和二至三个不同音域的“泛音”来。
李宝军告诉记者,张家川回族口弦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与当地的民族史、文化史息息相关。它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着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因此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价值。

    就张家川县而言,早年演唱回族口弦的老艺人大多已去世,致使本地区的回族口弦资料严重流失。特别是随着电视、电脑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大力普及,对年轻人来说,回族口弦已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张家川全县而言,能够比较熟练演奏回族口弦的人越来越少,练习演奏回族口弦的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张家川回族口弦濒临灭绝。

    2007年12月20日,张家川回族口弦已被天水市人民政府列入天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